查看原文
其他

一年后 “市长茶馆”又开张了!

2017-12-23 辜波 李彦琴 蓉城政事

喜欢去樊建川微博看稀奇的网友一度有些“失望”,平均两三分钟就要发个微博的他,在22日晚6点过发布一条微博后,突然出现了两个小时的空档。


接近晚上9点,他的更新才“姗姗来迟”:


有网友感慨,哦,原来是喝茶去了。点开随附的两张照片,再感慨一句:哟,原来旁边坐的是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


有眼尖的网友一眼认出来,这不是去年那个茶馆?原来,几乎相同时间,同样的地点,时隔一年,成都再次在“蓉创茶馆”内,开了一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面对面座谈会


政事君看到,来的人中除了樊建川这种拥有160万粉丝的大V,还有大学教授、医生、公司总监、社会工作者,其中不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茶馆里间隔坐着的,还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田蓉,副市长张正红,市长助理、市政府秘书长韩春林,以及成都市社治委、经信委、科技局、人社局、环保局、气象局、团市委、网信办、交管局、环科院等单位主要负责人。


晚上6点50分,市领导们一一落座等待着网友和市民代表们。


值得注意的是,座谈会召开当天,成都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才发布了成都今年自修订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后的首个橙色预警。要知道,去年这时候已经有5次重污染天。


在“危机”来临时召开这场特殊的座谈会,意味深长。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过去的成都茶馆主要是“谈生意”,从茶馆里酝酿、诞生、兴起的点子不知凡几;如今的茶馆座谈会,则成为市委、市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有效途径和广大市民参与公共决策的重要渠道。


下军令状 把整改任务张贴在常务会议室

“创举”曾引来关注

从名单上看,参加过上一届座谈会的,只有三个人,其中就包括樊建川。茶馆的布局也很有特色,11张桌子挤满会场。茶杯点点散开,揭开茶盖,扁条状的竹叶青浮在水面,香味四溢。


▲12月22日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面对面座谈会现场


座谈会开始,大家先看了一部八分钟短片,里面记录了成都今年以来的大气污染防治成绩——


截至2017年12月20日


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35天

优良天数比例66.4%

提前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

是2013年有PM2.5测试标准以来的最好水平


PM10平均浓度为85微克/立方米

同比分别下降17.5%

PM2.5平均浓度为53微克/立方米

同比下降14.5%

均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浓度控制目标


“今天这个座谈会也算是一个反馈会,去年的小目标我们已经实现了。虽然是个小目标,但是我们也穷尽了一切办法,千方百计才实现的。”这个目标有多么不易?罗强用一组数据来进行解释:


成都只用了全省3%的面积

却承载了近20%的人口

贡献了37%的GDP

拥有440万辆、仅次于北京的全国第二多的机动车数量


在这样的环保压力下,成都该怎么办?“打好蓝天保卫战”的决心和压力从党中央、国务院传递到地方,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成都平原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多次提调8市联防联控。今年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成都提出贯彻中央五大发展理念,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绿色发展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城市空间布局上,推动“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精准落地。


市委市政府始终将环境保护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年内推出“三治一增”举措、大气污染防治“650”工程,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持久战、攻坚战。


“我们将突出的环境问题整改任务张贴在市政府常务会议室,按序号依次排列191条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罗强提到了市政府这样一项曾被新华社报道过的“创举”,他们要求各部门、各区(市)县对照任务,做到一个问题一套措施一个责任班子,抓好落地整改,“完成一项任务就用红笔划掉一项,完不成就一直挂在常务会议室接受监督,执行不力就根据情况启动问责程序。”


成都市将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提上日程,并将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间都确定了下来,张贴在市政府常务会议室 图源四川在线


成都针对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的“三大战役”,就此打响。光是针对大气污染防治方面:


市政府前后共召开了51场专题会议

20余次专题调研

启动9次应急预案

制定实施“治霾十条”

大气污染防治“650”工程


实际上,不仅仅是大气污染防治取得捷报……


水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防治同样也取得不错战绩,如2017年1-11月,岷江、沱江成都流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67.3%

城市的碳汇能力体系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开展,包括启动天府绿道建设,加快环城生态区建设,实施大规模绿化全川成都行动,规划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等,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9%……


“成都特殊的地理气象条件,使得大气污染防治靠的是‘人努力、天帮忙’,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还要感谢省环保厅、成都平原城市群联防联控兄弟城市们的支持,加上相关市级部门、区(市)县干部职工的辛勤付出,才有了这235个优良天数。”


罗强说,成绩也当然离不开广大市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真正爱护和参与,身体力行选择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他用了一句流行的网络用语感谢大家,“我要为你们点赞!”


空气明年能不能承诺更好?

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桌上的盖碗茶,飘着阵阵余香,大家都听得入神了。樊建川干脆掏出了个小本,一笔一划地记着些什么。轮到网友发言后,他有些兴奋地第一个“抢走”话筒。


老樊毫不避讳地提到下午去参观过的“中石油四川石化”项目,“去看之前心里面还是有一点打鼓,看了后才知道,他们二氧化硫的排放,甚至比欧洲的标准还要高。”他认为这里面可能存在一些误会,“很多市民对石化项目是不太了解的,有些情绪比较极端。”


看来这并不只是喝茶,也可以涉及到一些尖锐的话题。


绿地集团西南区域管理总部品牌总监郑莹莹还带来一个质疑,“刚才从PPT上面看到很多数据,说明成都的空气质量是在改善,但可能会有网友不相信公布的数据,会怀疑数据是否造假。”


她甚至直接点名市长提问,希望他能不能承诺明年空气会变得更好。


对这个质疑,成都幸福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陈骁波就首先不认同。他曾参加过2016年座谈会,去年他母亲从浙江来成都看他,下飞机后第二天就觉得嗓子不舒服。今年老人家又来成都,下飞机就说成都的天气怎么突然变得这么好,待了两个月,“她说她现在愿意一辈子在成都,所以我也是很开心,深刻地感受到成都环境的变化。”


“其实你这样一想,成都今天发布了今年首个橙色预警,如果数据上做点手脚,今天就不会是重污染了。”对于郑莹莹对数据的追问,罗强直言相告,“再说对于数据采集,也是有《环保法》严格规定的。”


至于能否对明年的空气质量进行承诺,罗强认为,大气污染防治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根本原因是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和消费模式问题,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大家的期待就是我们的责任和努力方向。”罗强认为,伦敦摘掉“雾都”帽子,用了近30年,“我们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下最大决心、尽最大努力,坚决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持久战。”


下一步成都还要怎么做?他一一介绍说,还要继续建立健全大气污染防治体制机制,进一步打好治霾攻坚战,同时强化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支撑。


座谈会发出倡议

共建共治共享美好生活

“去年我们希望实现一个‘小目标’:达成共识,实现共治。”罗强说,今年的座谈会再次定了一个目标:探讨治霾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共建共治共享美好生活。”


两小时的交流时间,会场里此起彼伏举手示意,抢起了话筒,探讨的热情十分高涨。大伙儿不仅谈感受,说建议,还直接向与会的相关部门负责人提问。


▐ 市中小企业协会秘书长苏非:

关心哪些企业会被定性为“散乱污”企业,政府针对“散乱污”企业会采取哪些方面的整改措施。


▐ 青羊区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市人大代表戴毅敏:

“散乱污”企业整改关闭后,这部分人员如何再就业。


▐ 西华大学汽车交通实验中心主任、高级实验师王永忠:

希望针对机动车排放推行“在线监测”。


▐ 来自基层农村的张建华:

农村家家户户喜欢熏腊肉,对环境有污染,能不能专门成立一个公司,用大烤箱集中熏腊肉。


▐ 成都新潮传媒集团行政总监赵宏武:

希望在人口集中区域增设空气质量监测点,让片区居民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 成都市路桥经营管理公司、市政协委员朱锐:

希望加强施工统筹,各部门建立一个总的联席制度。


不过,更多人则在思考,除了享受蓝天白云,自己究竟可以为环保做点什么事情。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主任医师王建

王健2014年来到成都工作生活,以前一看到空气污染他也会抱怨,但现在认识到,环保不是政府的事,而是每个人要身体力行的事。现在,王健会定期到学校开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科普课,他认为环保科普课更应该走进课堂、走进社区,“不仅仅是要让每个人都去宣传环保知识,还可以让每个人都去当环保监督员,对于一些违法排污行为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是要发动每一位市民来举报自己身边的违法排污行为,这样蓝天必将会越来越多。”


这恰好是这场座谈会的主题:社会发展和美好生活,需要“共建共治共享”。


樊建川

我自己作为一个大V应该起到一个更好的带头作用,为成都天更蓝,水更清做出努力。前一天通过统计,我发现自己的员工有接近100台车,因此回去要给员工开一个环保说明会,“只要是骑自行车上班的,我给他补贴,给他发钱。”


话音刚落,掌声扑面而来。


“你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就是我们工作的‘成就感’‘自豪感’。”座谈会向每一名参会的人都发出了倡议:共有一片天空,共建共治美好家园,需要我们共同努力,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在各自岗位上尽职尽责——


企业要落实环保主体责任,主动防治污染、公开环境信息、接受监督检查;


人民群众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抵制破坏环境行为,采取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大家都想想自己能为美好天气、良好环境做点什么,主动争当责任市民、文明市民,努力让成都蓝、蓉城绿、天府清成为美丽中国的一道靓丽风景。


往日精彩


1.  监察法草案内容曝光:可能逃跑、自杀等四种情况,监察机关可依法留置


2.  地铁票价优惠来了!重要提醒:只有换这种卡 才有新折扣


3.  网络理政案例评选 / 家具厂油漆味呛人 拍照取证后搬走了


4. 周末逛吃推荐!去新会展刷农产品嘉年华


蓉城政事记者 辜波 李彦琴 摄影记者 成都日报 杨永赤

实习编辑 周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